我们知道今天的故宫就是明清时期的紫禁城,明朝自明成祖朱棣开始一共有14个皇帝在紫禁城居住过,清朝自顺治帝开始一共有10位皇帝在紫禁城居住过。六百多年的故宫见证了明清两代的兴盛与衰落。
清朝的12位皇帝中,除了清太祖努尔哈赤与清太宗皇太极以外,其他人都是在北京紫禁城居住,那么他们驾崩后又都葬在了哪里呢?我们知道清朝的皇陵一共有三处,分别是位于河北的清东陵、清西陵和位于辽宁的关外三陵,这12位皇帝各自都埋在了哪里呢?本文就跟大家一起简单的了解一下。
1、清太祖努尔哈赤——沈阳福陵
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开拓者,他以13副遗甲起兵,经过多年的征战,统一关外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奠定了清朝的基础。他创立的八旗制度成为清朝的特色,并且他还创建了满文。天命十一年(1626年)去世后葬于关外福陵。
福陵初建时只有努尔哈赤和他的后妃乌拉那拉氏等人葬在此地,天聪三年(1629年)皇太极将生母叶赫那拉氏从东京尼亚满山迁至福陵。当时只是称作“先汗陵”或“太祖陵”,直到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后才正式定名为“福陵”。
2、清太宗皇太极——沈阳昭陵
努尔哈赤驾崩后,皇太极被众人推举为大汗,起初他与其他三大贝勒共同接受众臣的朝拜,后来他不断剪除三大贝勒的实力,最终实现了自己一人南面独尊。在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将国号由“大金”改为“大清”,自己也在盛京称帝,清朝正式建立。
在清朝诸帝中,皇太极是比较有能力的一位皇帝,在努尔哈赤打下的基础下,皇太极更进一步,重用汉臣,实行满汉一体,而他也不断的与明朝作战,彻底击溃宁锦防线,为清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坚实的基础,入主中原成为必然之势。崇德八年(1643年)去世后葬于昭陵。
昭陵始建于崇德八年(1643年),也就是皇太极去世的那一年,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完成。昭陵除了葬有皇太极以外,还葬有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妃佳丽。值得一提的是顺治帝的母亲孝庄太后去世后并没有与皇太极一同葬于昭陵,而是葬在了昭西陵(位于清东陵大红门外东侧)。
除了福陵和昭陵以外,关外还有一座永陵,这里是满清皇族的祖陵,陵内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及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以及他们的福晋。清皇室把永陵视为“兆基帝业钦龙兴”之地,所以终年香火不断。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曾先后九次亲来永陵祭祖,使永陵祭祖活动成为清代的国家典制。
3、清世祖顺治帝福临——清东陵之孝陵
顺治帝继位的时候才六岁,当时无法处理朝政,由多尔衮辅佐。顺治元年(1644年)入关定鼎北京,此后在多尔衮的指挥下,清军几乎统一了全国各地,当时除地处东南沿海的郑成功外,全国大规模的抗清武装力量基本被平定。不过顺治帝在24岁就去世了,葬于清东陵之孝陵。
孝陵的陵址是由顺治皇帝生前择定的,但由于定鼎之初,战事不断,国库空虚,加之顺治帝正当英年,并未急于兴建。直到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崩逝后才开始兴工,三年后整体工程基本竣工。这里埋葬了顺治帝以及孝献皇后董鄂氏和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生母)。
4、清圣祖康熙帝玄烨——清东陵之景陵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清朝很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擒鳌拜,平三藩,南收台湾,北征噶尔丹,基本上奠定了清朝的版图。同时在他的治理下清朝开始走向强盛,不过他晚年也逐渐怠政,出现吏治腐败的现象,加上他两废太子,也导致了晚年的九子夺嫡事件。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驾崩后葬于清东陵之景陵。
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的原配皇后孝诚仁皇后去世后,开始筹建景陵,康熙十五年正式动工,康熙二十年完工。康熙皇帝首创了先葬皇后,地宫门不关闭,以待皇帝的先例。康熙二十年三月初八日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同奉安入景陵地宫;康熙二十八年十月二十日孝懿皇后同奉安地宫。雍正帝生母孝恭仁皇后以及胤祥的生母静敏皇贵妃也都葬于此。
5、清世宗雍正帝胤禛——清西陵之泰陵
雍正帝是清朝非常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也是清朝最勤政的一位皇帝,他在位13年几乎没有出过紫禁城。他继位后实行改土归流、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等制度,一举改变了康熙晚年的弊政,而且还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他的一系列举措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不过雍正继位时已经45岁了,加上他连年勤于政事,在位13年就去世了,葬于清西陵之泰陵。
雍正的陵址本来选在了清东陵九凤朝阳山,但他认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因而将原址废掉,命另选“万年吉地”,于是就选中了易县永宁山下的这块风水宝地。雍正的泰陵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这里还葬有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等21位嫔妃。
6、清高宗乾隆帝弘历——清东陵之裕陵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高的皇帝,也是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不过在他执政的后期,开始慢慢怠于朝政,同时也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的国力也开始盛极而衰。嘉庆四年(1799年)去世后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由于雍正皇帝在西陵首建泰陵,从而产生了“昭穆相间的兆葬之制”。原由是因雍正皇帝首先在西陵建陵后,其子乾隆认为如自己也随其父在西陵建陵,就会使已葬于清东陵的圣祖康熙、世祖顺治帝受到冷落;如果在东陵建陵,同样又会使其父雍正皇帝受到冷落。为解其难,乾隆皇帝定下了“父东子西,父西子东”的建陵规制,如父亲葬东陵,则儿皇帝葬西陵,父葬西陵,则儿皇帝葬东陵,此称之为“昭穆相间的兆葬之制”。
因此乾隆帝去世后葬于清东陵之裕陵,裕陵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十七年(1752 年)告竣,历时9年。地宫内除了乾隆皇帝以外,还有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两位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三位皇贵妃。不过在1928年军阀孙殿英指使手下偷盗了清东陵的裕陵和慈禧的定东陵。
7、清仁宗嘉庆帝颙琰——清西陵之昌陵
嘉庆帝整体来说平平无奇,一生没有特别大的政绩也没有特别大的过错。他没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鸦片也开始流入中国,清朝步入中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去世后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因为乾隆帝已经葬于清东陵了,所以嘉庆帝只能葬于清西陵陪他的爷爷雍正帝。嘉庆即位当年就开始兴建昌陵,到1803年(嘉庆八年)完工。这里埋葬了孝和睿皇后以及嘉庆帝的17位妃嫔。
8、清宣宗道光帝旻宁——清西陵之慕陵
道光帝在位时期,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鸦片战争,清朝的国门被打开,外国侵略者开始不断的入侵中国。他在位时期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位的最后几年,道光帝拒绝变革,内忧外患日益严重。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帝去世,葬于清西陵之慕陵。
本来按照乾隆定下的规矩,道光帝的陵寝应该是在清东陵,道光帝也是这么做的,可是在东陵的陵寝竟出现了渗水情况,并把已经下葬的孝穆皇后的棺椁浸湿了,道光皇帝十分气愤,便命令在西陵另觅吉地,于是道光帝的陵寝就搬到清西陵了。慕陵中还葬有孝穆成皇后、孝慎成皇后、孝全成皇后三位皇后。
9、清文宗咸丰帝奕詝——清东陵之定陵
咸丰帝在位期间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内部有太平天国运动,直到他驾崩都没能平定,外有英法联军入侵,他自己逃到了热河避暑山庄避难,而且在避暑山庄驾崩。他死后葬在了清东陵之定陵。
定陵始建于咸丰九年(1859年),同治五年(1866年)竣工。咸丰帝死后,因定陵尚未建成,所以他的梓宫及其原配嫡皇后孝德显皇后的梓宫先在东陵隆福寺行宫暂安。同治四年(1865年)定陵基本建成,同年九月二十二日,咸丰帝和孝德显皇后的梓宫同时葬入定陵地宫。
10、清穆宗同治帝载淳——清东陵之惠陵
同治帝本人几乎没有什么政绩,堪称是一个吃喝玩乐的主。不过他在位期间,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又先后平定了捻军起义、陕甘回民起义 、云南回民起义、贵州苗民起义等民间起义,同时开始兴办洋务运动,出现了“同治中兴”的局面。不过同治帝在位时间也不长,同治十三年病逝后葬于清东陵之惠陵。惠陵中除了葬有同治帝以外,还葬有淑慎皇贵妃、献哲皇贵妃、荣惠皇贵妃、恭肃皇贵妃。
11、清德宗光绪帝载湉——清西陵之崇陵
同治帝去世后,由于没有子嗣,所以慈禧太后选中了醇亲王奕譞的次子载湉为皇帝。就这样年仅4岁的载湉浑浑噩噩的当上了皇帝。不过他的一生都在慈禧的控制之下,自己就是个傀儡。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时年38岁的载湉病逝。葬于清西陵之崇陵。
崇陵于宣统元年(1909年)破土兴建,民国二年(1913年),光绪皇帝入葬,民国四年(1915年)竣工,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被盗。地宫中合葬着光绪帝和孝定景皇后,东边的崇陵妃园寝埋葬着瑾妃和珍妃。
12、宣统皇帝溥仪——清西陵华龙皇家陵园
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他的一生也颇为传奇,三次当皇帝,最后成为战犯。从皇帝到囚犯,落差之悬殊,是清朝历代皇帝中唯一一个。1967年病逝后葬于八宝山,1995年,他的遗孀李淑贤将他的骨灰葬于北京西南120千米的河北省易县华龙皇家陵园,溥仪墓在清西陵附近。
小结:
清朝12帝,关外三陵埋葬了努尔哈赤、皇太极和他们的祖先,清东陵埋葬了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清西陵埋葬了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溥仪则葬在了清西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清东陵有大小15座陵园,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清西陵共建有帝陵4座,后陵3座,王公、公主、妃嫔园寝7座,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及王公、公主等共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