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4年,辽国最后一位皇帝天祚帝决定向金国发动反攻。而此时辽国宗室耶律大石极力反对,他认为以前国势大的时候尚且不是金国女真人的对手,如今国力衰微如何跟女真人对抗啊,需要休养生息,收拢旧部徐徐图之。
史书上记载耶律大石的话语说:“国势至此,而方求战,非计也。当养兵待时而动,不可轻举。”但是此时辽天祚帝不听,非要出兵跟金国人死扛,同时派人监督耶律大石。因为天祚帝此时得到了一些蒙古部落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耶律大石沿途收拢的军队,又组成了几万大军,要跟女真人决战了。所以一口拒绝了耶律大石的建议,贸然出兵了。
耶律大石,字重德,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辽天庆五年(1115年)中进士,这一年,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骑兵反辽,并建立金国。在金国军事攻略下,辽国领土尽失,辽天祚帝弃国远遁,隐匿夹山。耶律大石在燕京立耶律淳为帝,率军与宋金作战,但不久燕京被金国人攻陷,自己也被金国人俘虏。后冒险逃出来投奔天祚帝耶律延禧。
眼看天祚帝执意出兵,耶律大石回到营帐不禁唉声叹气。两百多年的国家沦落至此,就败在此人手中。耶律大石思前想后,觉得天祚帝根本就不是什么社稷之主。国家如果不是因为他也不会到这个地步。跟着这人迟早会陪着殉葬,自寻死路。大石认为自己手里还有一定实力,有一群班底,有道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趁着天祚帝出征在外对其监控松懈之际,马上带领班底出走寻找一个隐蔽的地方徐图复兴。不过当时的情况是东西南三边都被金国占领了,所以耶律大石将目光投向西北地区一个叫可敦城遥远的地方。当晚,耶律大石杀死看守他的两个人,带领两百铁骑出走。
可敦城——辽西北重镇地区
可敦在就是部族首领的妻子的意思,跟皇后一个级别。可敦城在辽西北地区,位于今天的蒙古国布尔干省土拉河上游地区,是辽国为了震慑蒙古草原上的部落而设置的。辽国本土地区相距甚远,中间隔着草原沙漠和高山。而辽朝对可敦城所在的西北地区一直比较重视,自辽太祖亲自带兵征讨,开边,“遣兵逾流沙,拔浮图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护堡子古城),尽取西鄙诸部”,与喀喇汗国、高昌回鹘王国接壤。
辽圣宗时期,为了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诏皇太妃(齐王妃)领西北路乌古等部兵及水兴宫分军,抚定西边。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根据皇太妃的奏请,辽朝以古可敦城为镇州,置建安军节度使司,选诸部族二万余骑电驻,并规定:“凡有征讨,不得抽移”。不管国家发生什么状况,西北地区的军队都不能调回去,可能当初的征讨就是给以后留后路。
可敦城由此不仅成为西北边防重镇,西北路招讨司的驻地,而且在东线战事不息的情况下又成为辽朝的大后方。金军在辽国原领域南下西进,唯西北仍然安定,军力亦未受损失,且有御马数十万匹,这些都是雄厚的军事资源。所以从地利上来说,可敦城在地理位置和资源储备上,都符合耶律大石的期望,具备驻扎的基础。
激情的演讲—各部归心
耶律大石带着200人马从天祚帝的营帐出发去可敦城,史书上没说耶律大石走了多长时间,但是从地理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耶律大石的走的比较艰辛。而他带走的这200人应该是其心腹和骨干,就是一群班底,有契丹人也有汉人。他们从夹金山出发,经过黑水,来到白鞑靼部。白鞑靼部落首领床古儿热情招待大石他们,还向大石他们献马400匹,骆驼20头和一些羊。于是大石继续西行,经历了千难万险,终于到达了西北重镇可敦城。
耶律大石来到可敦城,立刻得到当地驻军的热情欢迎。之前可敦城的军民也听到了一些前线战况的讯息,但是没有主心骨,使得可敦城军民们度日如年,是战是降根本就不知道。耶律大石作为辽国的王爷(自封的),完全有权力统辖这支部队、但统辖归统辖,如果女真兵来攻,这支部队是会为他而战的,他想要这支部队杀到别处去,却依然有之前萧太后的禁令横在面前,好像鸿沟一样、难以跨越。
该怎么说服这些游牧民族骑兵跟自己一起行动呢?该怎么收服他们的心呢?大石决定召开一次大会,说服附近的游牧民族,把他们拉上辽国复兴的战车。于是大石召集附近部族过来开会。希望获得他们的帮助。他掷地有声地说道:
“我祖宗艰难创业…金以臣属…使我天祚皇帝蒙尘于外,日夜痛心疾首。我今仗义而西,欲借力诸蕃,翦我仇敌,复我疆宇,惟尔众亦有轸我国家,忧我社稷,思共救君父,济生民于难者乎?”
这篇演说不仅仅申明了耶律大石自己忧国忧民之志和伐金复国的誓言,最主要的是还很有策略性,能够拉近自己和各游牧部族之间的感情。按照大石的说法,“祖宗”是我的,国家可是大家的,君王也是大家的,你们也是契丹辽国的臣民,又怎能不和我一起去戮力同心打败女真人、挽救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呢?
除此以外,这套说辞里还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大石当时仍然挂着自封的“王”的头衔,并没有称皇帝。他明确说“天祚皇帝蒙尘于外”,要求各州、各部借兵给他“勤王”,可见他仍然以天祚帝耶律延禧作为复国的大旗。
听了耶律大石这番声泪俱下慷慨激昂的这一番演说,各州各部的首领莫不为之感动流泪,他们纷纷答应把驻扎在可敦城的本部族兵马借给大石,虽然不足两万之数。至于周边地区放养的那数十万匹军马,也全都落到大石手里了。
点评
可敦城的地理位置很好,以这座城池为基点,无论向东、向西还是向北,都是辽阔的草原,便于放牧,也便于骑兵驰骋,而可敦城的南面却是一片大沙漠,一连行走数天都找不到水源,是天然的军事屏障。大石为自己选择的这个复国基地,可以说非常安全。
耶律大石在可敦城收拢的这一万多骑兵,如果放在地广人稀的草原大漠上或许能够纵横一时,但是拉到人口稠密的华北和东北地区,那可就不够看了。金朝建立之前,女真兵就已经满万了,此后连番大战,占据了大半个中国北部地区,国内兵马少说也得有十万,这实力实在是太过悬殊了。
耶律大石可没有这么傻,他虽然嘴里喊着“消灭敌人,恢复故土”、心里却很清楚,要想和金国决战,现在还不是时候,自己还有相当长相当艰难的路要走。他决定就以这一万多游牧骑兵为主体,一方面召集各处被打散的契丹兵、汉兵,一方面积聚粮草、休养生息,等实力再大一些,再发起比较稳妥的军事行动。
我们回过头来看天祚帝,耶律大石走之后,天祚帝一意孤行出发去打女真人。刚开始打了几个小胜仗,收复了一些县城但是很快被金军主力击退,将领投降。1125年2月,天祚帝在逃亡途中被金军俘虏,至此,得国210年的辽朝灭亡。而耶律大石在可敦城所拥有的部队,无疑成了辽国灭亡之后唯一的一支残存的正规军,他还要依靠着手中的部队,在未来的西域和中亚,重新树立起辽的大旗,继续延续辽国的血脉,而他后面的征途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