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天下未一统,可怜华夏儿女,常年累月置身在烽火连绵之下。好不容易,秦始皇一统六国,天下归于一国,百姓可以免受战乱之苦。可是,不过多少年,秦竟就二世而亡,战争再起,百姓再受苦难。
蒙恬,秦始皇最尊宠的战神,被史学家们誉为“中华第一勇士”。在笔者看来,他的骁勇及军事才能,已经不能用名将或是猛将来形容。只有“战神”二字,方才适合。
蒙氏一族,在当时时代,极为辉煌。不止于蒙恬。他的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一代人杰,曾在战场上,为秦立下赫赫功勋。诸如蒙骜,他曾一口气攻下三十七座城池,威震天下;再如蒙武,他曾与王翦合作,灭亡楚国。
到了蒙恬这一代。他的功勋,更是声名卓著。他曾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获得大胜。在他防守边疆的那些年里,匈奴不敢犯秦境半步。这一点,咱们再对比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与匈奴的交战失败,从而采取卑微的和亲政策相对比,便可知悉一二。
可以说,蒙恬之于秦朝,就如同国柱般的存在。有他在,就宛若定海神针,秦始皇不必担忧边境。可是,他的最终结局,却令人无奈。
值得一提的是,蒙氏一族,到了蒙恬一代,还有一位牛人。他就是蒙恬的兄弟蒙毅。和蒙恬的在外征战不同,蒙毅负责在内管理政事,为上卿。自古以来,二兄弟同朝为官,一人在外统领数十万大军,一人在内为宰相之位,这样的搭配,可以说,只蒙恬蒙毅两兄弟。
从这一点来说,我们也能看出,秦始皇的大度,抑或说,是他对蒙氏二兄弟的放心。毕竟,一人在朝,一人在野,换做是哪个皇帝,又会这般放心,做出这样的职位搭配?
只是,蒙氏兄弟得罪了一个人,一个小人。他就是中车府令太监赵高。话说,赵高虽是历史上著名的奸恶宦官,但却不得不承认,他是个勤奋的宦官,是个懂得学习的宦官。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国家法律研究透彻,甚至可以自立法律事务所干事业,就这样,他得到了秦始皇的欣赏,并令其负责教导次子胡亥的老师。
只令人无语的是,赵高虽懂法律,却知法犯法。当时,负责赵高案件的官员正是蒙毅。赵高原本希望蒙毅能够手下留情,少判刑罚,可蒙毅却依照当时的法令,判其斩首。当时,若赵高死了,可能秦朝也就不会有二世而亡的结局。只可惜,秦始皇不知怎的昏了头,竟就下令饶恕了赵高的罪过。就此,秦朝的结局注定,而赵高与蒙毅之间的梁子,也就这般结下。
后来,秦始皇死了,死在了从骊山归来的路途中。赵高此人居心叵测,竟就撺掇李斯,篡改了秦始皇令太子扶苏登基的遗诏,而改立胡亥为帝。并且,在篡改的遗诏中,还特意下令,令太子扶苏自尽,令蒙氏兄弟自杀。
不得不说,扶苏、蒙氏兄弟的头脑也是令人不解。扶苏实诚,接到旨意,便自尽而死。而曾经得罪过赵高的蒙毅,无奈之下,也自杀而死。最可惜的,就是在外大军在握的蒙恬,他本有机会勤王,但也在一道虚假遗诏下,自杀而死。
在笔者看来,若太子扶苏能与蒙恬蒙毅兄弟里应外合,秦朝天下绝对不会落入赵高及秦二世的手中。只可惜,愚忠的他们,不辨真假,就这般白白舍弃性命,而天下百姓,也因此再度回到乱世之中,也给了项羽、刘邦以崛起的机会。